奉獻台灣40年,86歲高齡,罹帕金森氏症的羅慧夫醫師離台返美,恐無法再來台       

 

羅慧夫返美 離情依依-聯合新聞網-2013.10.05-01.gif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205591.shtml

  羅慧夫爺爺 台灣謝謝您  -2013.10.05.jpg  

 最後一次來台 86歲羅慧夫跟台灣說再見-2013.09.30-01.jpg  

 最後一次來台 86歲羅慧夫跟台灣說再見-2013.09.30-02.jpg  

 最後一次來台 86歲羅慧夫跟台灣說再見-2013.09.30-03.jpg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50616/629716

8旬修女回瑞士:「我老了,不想成台灣負擔」-2015.06.16.jpg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2B4-2334333d3-2B3-2B3b4-233-2B3-2F3-2F314-233-2B

羅慧夫返美 離情依依

在台灣奉獻四十年,高齡八十六歲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醫師羅慧夫晚間搭機返回美國,他自一九九九年退休後每一年都如候鳥一般飛來台灣,但他年歲已大,又有帕金森氏症,感覺這次是最後一次來台了,不過基金會同仁仍希望他能再來台灣為團隊打氣,在桃園機場送別時刻離情依依,不捨「爺爺」。受訪者/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2013年10月4日)

聯合報 2013.10.05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930/35329990/

最後一次來台 86歲羅慧夫跟台灣說再見

蘋果日報20130930

【動新聞台北報導】國內整形外科始祖、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整形外科醫師羅慧夫,昨參加該會舉辦的公益活動,一生幾乎奉獻台灣醫療,卻因罹巴金森氏症,體力無法負荷長途飛行,昨表示過幾天離台後不再回來;許多羅慧夫的患者、學生都非常不捨。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50616/629716 

8旬修女回瑞士:「我老了,不想成台灣負擔」 

2015061606:49 

《蘋果日報》昨天刊出天主教友盧俊義的一篇投書,他說:「葛玉霞修女(Marie-Therese Felder)終於要在6月15日(今天)回她的祖國瑞士去了。」葛修女是在1965年來到台灣,受過特殊醫藥訓練的她,把一生都奉獻給台東偏鄉醫療,今年已經82歲的葛修女,在去年下了一個重要決定:「返回瑞士去過晚年」。很多病人和東部的居民問她為什麼不留在台灣?她說:「我不想麻煩你們。我要回瑞士去…」。
 
《聯合報》報導,昨日下午,20幾位民眾聚集小港機場,有的人不認識葛修女,卻特地趕來, 「葛修女身體不好,擔心她久坐小腿會水腫」,盧俊義牧師和教友集資幫她買了商務艙機票,希望她在飛機上,躺著能舒服一點;盧俊義表示,「這是台灣人唯一能替她做的」。
 
「謝謝台灣人願意讓我照顧,我真的很愛台灣」,葛修女眼眶泛紅地說,可惜她老了,不然真的很想留在台灣,她回瑞士後,有一群年輕的護理人員可以照顧她。話一說完,有民眾拿著花向她道謝,互相擁抱道別。(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1205/38197872/

   

 

整形外科之父 羅慧夫91歲辭世-2018.12.05.jpg  

整形外科之父羅慧夫91歲辭世

出版時間:2018/12/05

作者林芳如、江慧珺

他是生長在美國愛荷華州的農家小孩,32歲來台後,他將生命中最精華的40年奉獻給台灣,不僅創建小兒麻痺重建中心、成立生命線、設立首個加護病房及燒燙傷中心,成就台灣醫療史上許多第一,他還將自己工作一生所得的300萬元退休金拿來成立基金會,只為幫助更多天生顱顏缺陷的孩子勇敢走向人生。

他是羅慧夫(Dr. M. Samuel Noordhoff)醫師,病童口中的「羅爺爺」、病患眼中那個很有愛心很會講台語的阿兜仔醫師,以及國內整形外科之父,他因年紀老邁、心肺衰竭,美國時間12月3日凌晨3時逝世,享壽91歲。昨消息傳回國內,不少醫師憶起這位恩師、嚴師均痛哭流涕。

為唇顎裂患者明燈

羅慧夫走過台灣貧困與經濟起飛的年代,用他的雙手彌補許多人生命中的缺憾。來台前,他曾在美國海軍服役2年半,其間在開刀房當技術助理,確立要當外科醫師的人生方向。從醫學院畢業後,台灣馬階醫院院長夏禮文醫師徵求一名醫療宣教士到台灣的信件落到他手中,於是他在32歲這年,帶著太太搭上開往台灣的慢船「京士維爾號」,開啟在台40年的行醫生涯。
來台第一個工作是接任馬階醫院院長,當時迎接他的是馬階嚴重的財政赤字與即將倒閉的現實。他一一整頓,之後受王永慶邀請,從馬階轉戰長庚醫院,在此實踐全人醫療的理念。
為讓偏遠地區的民眾也能享有就醫的權利,他首創山地巡迴醫療。在小兒麻痺肆虐台灣的年代,他還創設小兒麻痺重建中心,並在1960年前後,積極將沙克疫苗引進台灣,如今小兒麻痺已走入歷史,羅慧夫醫師在防疫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之後他看到許多唇顎裂患者未受到完整的醫療照顧,甚至無法受教育,被社會排斥,因此再度回美國拜師學藝2年。1989年還捐出300萬元成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為台灣的顱顏患者點燃明燈,逾8萬人次獲協助。。
羅慧夫醫生自1999年返美後,每年仍像候鳥般往返台美間,到處演講、傳授唇顎裂手術經驗及理念,直到2013年他自認86歲的高齡已無法承受長途飛行的疲累,夫妻才最後一次返台,當天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舉辦感恩見面會,一名資深志工甚至抱病從台南北上,就為見羅慧夫說上一句謝謝。
羅慧夫的學生、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曹賜斌聽聞恩師死訊後一度痛哭流涕,他說羅慧夫將30多歲到70多歲人生最珍貴的時光都奉獻給台灣,也一手創立台灣整形外科制度,幾乎所有整外醫師都是他的學生,他對待病人親切,訓練學生卻相當嚴格,以美國高標準指導學生,不讓學生有任何犯錯藉口。

流利台語鼓勵醫師

曹賜斌回憶,他在長庚醫院時受羅慧夫提拔,進入訓練最嚴格的顱顏整形部門,之後恩師還安排他赴美加進修,返台後他進入高雄長庚服務,即便已當上科主任,羅慧夫仍每周南下2趟督軍,帶著醫師查房,有任何問題唯他是問,若答不出來就會被罵,且羅慧夫指導論文也是一修再修,愛之深責之切,也讓他格外難忘。
林口長庚醫院前院長陳昱瑞也回憶,羅慧夫雖是很嚴格的老師,卻也常用流利台語稱讚醫師或護理師做得很好。另外他對病人更是好到讓人驚訝,當他的病人非常幸福,因為他會站在病人、家屬的立場,接幫忙介紹醫師、並且親自打電話,盡量讓病患在一次門診就能看到必要的專家們,一天內看完該看的病。病患有經濟困難時,他甚至會交代秘書拿點錢幫病患付醫療費用。

羅慧夫(Samuel Noordhoff)1927/06/29~2018/12/03

出生地:美國愛荷華州橙鎮
學歷:愛荷華大學醫學院
家庭:妻白如雪(Lucy Noordhoff),有4名兒女與9名孫子
經歷:
.1959年應台灣馬偕醫院院長夏禮文邀請,舉家遷台
.1960年任馬偕醫院院長
.1976年轉任長庚醫院首任院長兼整形外科主任
.1989年捐出10萬美元、約300萬元台幣成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1999年從長庚醫院退休回美,仍到落後國家從事唇顎裂義診
貢獻:
.1966年在馬偕醫院創小兒麻痺重建中心及唇顎裂治療中心
.1967年設立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12床
.1969年創「自殺防治中心」,為生命線濫觴
.1971年成立台灣第1個燙傷病房
榮譽:
.1993年獲吳尊賢愛心獎
.1999年獲總統府頒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
.1996年獲醫療奉獻獎
.2017年獲第9屆總統文化獎-人道奉獻獎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