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政治、外交、司法等等全面潰退的台灣 - 簽了ECFA後的亞洲唯一出口衰退國  

 

ivr

   

主要亞鄰國家出口成長率-2012.07.10-02

 台灣經濟-2012.07.24-01  

證所稅折騰逾4個月 台股蒸發近3兆-2012.07.24-02  

證所稅折騰逾4個月 台股蒸發近3兆-2012.07.24-01  

炒冷飯 難解經濟危機-2012.07.26  

放款、投資陷低迷 經濟堪慮 -2012.07.26-02  

放款、投資陷低迷 經濟堪慮-2012.07.26  

中經院下修經濟成長率 保3無望-2012.07.24  

「保3」跳票 今年GDP恐僅1.94%-2012.07.19  

6月外銷接單 年減2.62%-2012.07.20-02  

6月外銷接單 年減2.62%-2012.07.20-01  

股匯雙挫 台幣盤初一度貶破30.2-2012.07.25  

預期還會貶 台幣貶破30.1-2012.07.25  

實質薪資3.4萬 退回14年前-2012.07.24  

職缺掉一成 47.7萬人沒工作-2012.07.24  

就業更困難 77%民眾悲觀-2012.07.19

  

 出口不振的警訊-2012.07.11  

連四壞的危機感-2012.07.11  

 我出口連4壞 亞洲鄰國中唯一 -2012.07.10   

6月出口連四衰 下半年保守 -2012.07.10  

投資不振 出口續看淡-2012.07.10  

 明年重大公建預算 10年新低-2012.07.10  

 廠商接嘸單 衝擊就業-2012.07.10  

 公建經費缺口 未來4年都很大 -20112.07.10  

 不堪大陸房東惡意騷擾斷電 SOGO告狀 國台辦了解中-2012.07.10  

大陸6月CPI及PPI雙降 通縮陰影浮現-2012.07.10  

景氣持續下滑 要有長期抗戰準備-2012.07.23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217167.shtml

連四壞的危機感 

【聯合報黑白集】

2012.07.11 01:48 am

景氣燈號連續七個月呈現代表衰退的藍燈,出口年增率則連續四個月出現負成長;於此同時,若扣除二月,製造業的景氣也續亮了七個藍燈,進口總額則連續衰退了兩個月。

即使再遲鈍無感,也能意識到台灣的經濟出了問題。一方面,出口成長比不過鄰近的競爭國家;今年約上半年,韓國出口成長○七%、日本五八、新加坡四一,大陸八七%。另一方面,台灣的出口面對所有主要市場均呈衰退;上半年,對美國減十一%、對中國大陸與香港減八八、對歐洲減七二、對日本減三五,唯獨對東協增了六二%。

別人的出口都在成長,台灣則在亞洲鄰近國家中唯一負成長;且反映在幾乎所有的主要外銷市場中。這就不只是歐債問題的牽累,因為別人也有歐債問題;這也不只是景氣循環或季節因素,因為別人也有。這應當是產業結構出了問題,而問題的核心則在「競爭力」三個字。

台灣的產業在國際競爭力上的衰退,顯現在出口市場的全面收縮;而進口若再趨緩,則顯示投資漸已找不到足以競爭取勝的舞台。

在全球化的經貿世界中,「競爭力」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像台灣這樣的政經體制,唯一的出路就是必須要一面開放、一面維持競爭力。也就是要對外競爭贏過別人,又要讓別人進來且贏過別人或降低傷害。然而,如果台灣今天都贏不了別人,倘若再不勵精圖治,未來豈能想像?

連七藍,連四壞,這若是台灣經濟的警訊,台灣面臨的就不止是撥亂反正、脫胎換骨,而將是一個「起死回生」的工程。沒有這樣的危機感不行!

【2012/07/11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216985.shtml

出口不振的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

2012.07.11 01:48 am

日前財政部公布今年6月出口值24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月下滑3.2%;累計上半年出口值為1,468億美元,也較去年同期下跌4.7%,是亞洲主要國家中唯一出口衰退。

財政部統計長林麗貞表示,原本預期今年6月的出口年增率可由負轉正,沒想到歐債風暴衝擊全球,景氣衰退比預期嚴重,加上台灣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出口比重高達38.8%,因中國大陸經濟明顯趨緩,導致台灣出口低於以往的月平均值250到260億美元,從數字上來看,台灣的景氣還在谷底。同時,林麗貞亦提及,去年7月出口為281億美元,比較基期較高,加上歐債風暴尚未平息,預估7月的出口年增率由負轉正的機率微乎其微。

顯然,財政部還是把出口衰退的主要理由歸因於外在景氣,但倘若只是景氣因素,為何只有台灣衰退呢?因此,這樣的現象顯示,台灣出口不僅面臨競爭力下滑的疑慮,甚至產生結構更惡化的現象,也就是說,這些目前失去的市場,有可能即便景氣復甦,也回不來了。倘若我們更去細究個別產業及個別區域出口,就可以發現這些警訊。

首先在美國市場的部分,是上半年我國出口衰退幅度最大的區域,但其中,有很大的部分是手機輸美的衰退,甚至更精確地說,就是宏達電出口的下降,但這失去的占有率,套句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的話,美國市場不會再是宏達電最大的市場。雖然,宏達電希望以亞洲平價市場扳回頹勢,但是否如願,恐還在未定之天,Nokia的失敗不就是以為量大平價可以持續主導手機產業嗎?但問題是,若不這樣,單憑宏達電之力,如何對抗三星持續不間斷的開發關鍵元件及設備呢?

在歐洲市場的衰退,則的確與景氣有關,而這景氣低落甚至間接影響到我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就產業來看,我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主要項目,在電子產品部分,雖然上半年仍然呈現4.6%的負成長,但6月已轉正,同時,我們也可以觀察,前4個月包括積體電路及元件,或是液晶裝置等,在中國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均依然可以維持24.05%,31.11%,因此,台灣電子中上游產業,雖然也面臨出口衰退壓力,但顯然與景氣關係較為密切。

台灣電子產業在中國大陸市場市占率得以維繫,但為何台灣整體產業在中國大陸市占率前4個月,只剩6.76%,相較於2009年同期,足足少了1.3個百分點?我們發現,包括石化原料及基本金屬的市占率均大幅下滑,尤其是石化原料的部分,就以貿易編號HS四位碼2710為例,1~4月台灣在中國大陸市占率由2009年的5.24%降至今年的1.87%,這也就是,我們可以看到為何上半年絕大部分石化產業虧損的原因,但不利的是,這似乎不是短期的景氣現象,中國大陸大舉由中東地區進口原油及石化原料,顯示,中國大陸進口替代策略未曾稍歇,以及找到更具成本優勢的來源。

但更糟糕的是,台灣的石化業,似乎還是不肯承認成本優勢的失去,也似乎把政府的石化產業高值化策略當作耳邊風。

以上所舉之例,無非想顯示,台灣出口的困境,各產業面臨狀況不同,已無法以一套拓銷策略解決所有產業出口問題,必須回歸至產業出口競爭力的議題上。說實話,倘若所有的產業都面臨出口困境,問題還比較容易解決,顯示台灣產業沒有能力支持目前的貿易條件,唯有匯率貶值一途。

至於高喊產業結構調整救出口,以目前政府政策工具與財政能力來看,早已沒有能力主導廠商生產及出口哪些產業,倒不如,真正落實協助產業內部結構優化,包括產品差異化及創新,或協助廠商布局下一世代技術,或是協助其擴展產業價值鏈,以及產業間異業整合。

【2012/07/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214531.shtml 

我出口連4壞 亞洲鄰國中唯一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 2012.07.10 04:42 am    

出口拉警報!財政部統計處昨天公布,六月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為二百四十三點六億美元,較五月衰退百分之六點六,比去年同期下滑百分之三點二,台灣已連續四個月出口年增率負成長。

財政部指出,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口累計比去年同期衰退百分之四點七,相較韓國、日本、新加坡、大陸、美國等主要國家,台灣是亞洲鄰近國家唯一出口負成長的國家。

財政部統計長林麗貞說,「看上半年進出口資料,我們還在谷底」。官員表示,上半年出口沒起色,勢必衝擊全年經濟成長。

林麗貞表示,原預期六月出口可望「由負轉正」,但歐債陰霾未除、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減緩,大陸對台灣原物料需求相對減少,對傳統產業衝擊不小,「七月也不太可能正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韓國雖從三月起連續三個月出口負成長;但六月韓國出口已恢復成長,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一點三,出口金額達四百七十三點五億美元,幾乎是台灣六月出口值的二倍。

觀察世界主要國家,今年上半年出口年增率表現:韓國成長百分之零點七(一至六月)、日本成長百分之五點八(一至五月)、新加坡百分之四點一(一至五月)、大陸百分之八點七(一至五月)、美國百分之七(一至四月),只有台灣是負成長。

財政部統計,六月進口總值二百十七點九億美元,比去年同期衰退百分之八點四、比上月衰退百分之八點六;六月貿易出超為廿五點八億美元。

累計今年上半年出口總額為一千四百六十八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四點七;進口總額為一千三百五十六點一億美元,減少百分之五點八。

至於台灣上半年對主要國家的出口,官員表示,對美國減幅百分之十一、對中國大陸和香港減少百分之八點八、對歐洲減少百分之七點二、對日本減少百分之三點五;只有對東協六國增加百分之六點二,創歷年同期新高。

林麗貞說,台灣六月出口歐洲金額僅廿一點五億美元,創下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以來新低,「台灣衰退問題比預期嚴重」;扣除二月春節效應,上半年每個月都是負成長,上半年的數字確實不好,只能寄望第三季、第四季廠商接單情況好轉。

今年經濟成長率能否「保三」?林麗貞僅說,全球不確定因素持續存在,經貿情勢不宜過度樂觀。

【2012/07/10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214449.shtml

6月出口連四衰 下半年保守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江睿智/台北報導】 2012.07.10 03:39 am    

受資訊與通訊產品出口大減近三成影響,6月出口未如預期由負轉正,與去年同期衰退3.2%,是連續第4個月負成長。財政部昨(9)日指出,累計上半年出口衰減4.7%,台灣是亞洲鄰近國家中唯一衰退者,全年經濟成長恐受衝擊。

相較之下,台灣主要貿易競爭國南韓,已擺脫連續3個月負成長困局,6月出口單月出口成長1.3%;上半年台韓出口表現已分出勝負,台灣出口累計年減率4.7%,南韓則是年增率0.7%。

我國6月出口243.6億美元,低於財政部原先預估可達250億美元以上的水準。財政部以「超乎預期」形容這樣的現象,認為是一大警訊,同時對下半年的出口表現看法,也趨向保守。不過,經濟部國貿局分析指出,6月電子產品出口轉呈正成長,我對大陸出口衰退情況也明顯減緩,預估今年下半年出口將較上半年好轉,全年出口仍會正成長。

官員也表示,為振興出口,經濟部除了短期推動101出口龍騰計畫外,國貿局將研議振興出口的創新作法。據了解,為提振外國買主下單購買我機械設備、工作母機,經濟部考慮對國外買主提供動產融資,即以機械設備作抵押,以鼓勵國外買主下單。

行政院主計總計原預估今(101)年上半年出口累計減幅3.24%,實際減幅卻飆高到4.7%,主要是第2季出口呈現大幅衰退,比去年同期減少5.4%,出口金額只有759.8億美元。

財政部昨日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概況,6月出口243.6億美元,年減率3.2%,月減率6.6%,已是3月以來,連續第4個月出口呈現負成長。

至於進口部分,財政部統計6月進口217.9 億美元,年減率8.4%,月減率8.6%,進口為連續第2個月呈現衰退。

累計今年上半年出口總值1,468億美元,進口1,356.1億美元,雖然出、進口值都是歷年同期次高,與去年同期比較,還是雙雙衰退4.7%與5.8%。

【2012/07/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214474.shtml

投資不振 出口續看淡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12.07.10 03:39 am

財政部指出,由於出口及投資引申需求減少,今(101)年上半年累計進口年減率達5.8%,其中機械進口年增率已連續12個月負成長,導致資本設備年減15.6%,顯示國內投資不振,不利未來的出口表現。

財政部昨(9)日公布6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本設備進口負成長已經長達一年。不過,受到手機進口大增影響,上半年消費品進口金額創歷年同期新高紀錄。

6月資本設備進口32.9億美元,較5月減少1.4%,年減率則達7.9%,其中機械進口連續一年衰減。累計上半年,機械進口108.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9.8億美元,減幅21.6%。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機械進口減少也導致上半年資本設備進口總值降至178.7億美元,進口值較上年同期減少33億美元,年減15.6%。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7/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214478.shtml

廠商接嘸單 衝擊就業

【經濟日報╱記者葉小慧/台北報導】      2012.07.10 03:39 am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台灣出口連4個月負成長,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長楊家彥昨(9)日表示,出口衰退是一個警訊,連進口衰退幅度也在擴大,顯示國內生產有一點停滯,恐會影響國內就業和消費。

一般預期6月可望慢慢進入旺季,但台灣上半年出口表現讓人憂心,楊家彥指出,出口衰退幅度雖見微幅趨緩,但他特別留意到進口減幅明顯擴大,尤其農工原料進口的衰退幅度,顯示國內廠商目前接不到訂單。

進口減幅擴大,顯示的就是生產出現停滯,「連生產都不需要」,因此不需要進口那麼多物資。楊家彥預期,接下來國內就業狀況,甚至國內消費都不會看好。

從地區別來看,目前只有東協地區的出口年增率維持成長,楊家彥說,這表示東協市場是一個新的機會。不過,北美和中國兩大市場是台灣廠商的出口重鎮,衰退較顯著是正常,但新增的東協市場成長沒有別人多,因此貿易表現不如鄰近國家,顯示台灣廠商布局也沒別人快和廣,「這是警訊」。

【2012/07/10 經濟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719/34378934

就業更困難 77%民眾悲觀

2012年07月19日

尼爾森昨公布最新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研究,今年第2季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91點,較前季下滑3點,其中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為72點、大幅下跌12點,最擔心的三大問題是經濟情況、食物與水電瓦斯漲價。 

3大信心指標下滑

市場行銷研究公司尼爾森今年5月針對全球56個市場、逾2萬8000名消費者,就個人財務展望、就業市場、購買想要與需要商品時機三大指標進行調查,消費者信心水準100以下代表悲觀,台灣是三大指標均下滑,對就業市場展望的悲觀程度更大幅增加,7成7受訪者對未來1年就業市場悲觀,較前一季增14個百分點。
尼爾森台灣總經理戴美玲表示,7成台灣消費者會為節省家庭開支而改變消費方式,縮減度假與添購新衣等非必要支出。家樂福公關經理林夢紹也說,現在消費保守,有促銷,買氣才明顯。民眾李依璇說:「擔心物價漲再也降不了,且薪水又不漲,現在只買近期必需用品,不會囤貨。」

「物價壓力會更大」

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柏雲昌表示,因氣候異常導致玉米、小麥歉收,國際大宗物資年底前將上揚,消費者物價壓力會更大,加上經濟不景氣,苦日子才剛開始。記者徐毓莉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214473.shtml

明年重大公建預算 10年新低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2012.07.10 04:18 am  

公共建設預算 近十年來新低 / 劉俐珊 經建會委員會議昨(9)日通過民國102年重大公共建設預算審查,核列1,750億元,創10年新低。儘管明年度重大公建預算較今年縮水近百億元,經建會仍預估,對明年經濟成長率(GDP)可推升1.02個百分點。

重大公建預算審查,向來被外界視為政府財政政策採行擴張或緊縮的風向球。惟明年度預算受國際金融海嘯特別預算才剛在今年退場,以及國家財政更形窘迫下,難以擴增,也讓外界擔憂,在歐債風暴延燒下,政府可動用工具有限。

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表示,明年度重大公建預算含農村再生基金70億元,總計1,750億元,約占公務總預算9.7%,與今年度的1,851億元、占比10%,規模相當。不過,在景氣低迷下,經建會仍盼行政院能「適當增加」重大公建預算。

他指出,今年重大公建預算編列是近年來新低水準,各部會為了確保旗下超過10億元的重大公建計畫能持續推行,紛紛透過「請增數」(請求增加預算)表達加碼主張,由此也讓各部會加總的請增數,在今年達271億元,創歷年新高。

其中,最大一筆請增計畫是,今年4月經建會才剛通過的「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已編列預算是6.735億元,請增46億元。知情官員表示,能否請增成功,要看行政院,「這麼重大的國家計畫,應可順利獲得加碼。」

經建會預估,明年度重大公建預算,應可推升GDP1.02個百分點,增加7-9萬個就業機會。經建會核列重大公建預算後,還將報行政院,併入今年度政府總預算,在9月時送立法院審核。

明年度列有預算的重大公建計畫,以軌道運輸516億元(約占29.5%)及公路運輸382億元(約占21.8%)最高,其次為農業建設212億元,教育、文化及體育共124億元,水資源及防洪排水共135億元,以及下水道112億元等。

單一計畫中,計畫經費最大者是「汙水下水道建設計畫」,核列112億元,其次為「重要河川環境營造計畫」核列75.5億元、「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75億元、「台鐵整體購置及汰換車輛計畫」74.5億元。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7/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214467.shtml

公建經費缺口 未來4年都很大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2012.07.10 03:39 am   

經建會昨(9)日估算,未來四年各部會重大公共建設需求總額,每年均會超過3,000億元,但是在國家財政有限下,每年供需差額將高達上百億元,其中,民國103年將出現1,322億元的供需差額的高峰。

近年來公共建設經費額度受限於歲入規模及舉債上限,難有大幅成長,加上振興經濟特別預算編列完畢,使得各部會所提的公建計畫面臨經費供需失衡。經建會今年首度提出「中程歲出概算額度控管機制」,預估未來四年預算供需差額。

經建會管制考核處處長陳麗春表示,初步統計,未來四年各部會重大公共建設需求總額,每年均超過3,000億元,雖經各部會檢討調節需求,102至105年每年仍分別有高達761億元、1,322億元、994億元及867億元的供需差額。

她解釋,民國103年出現高峰的原因是,陸續有捷運、鐵路等興建計畫上路。為彌補供需缺口,經建會將建議各部會朝提高自償率、基金調度、計畫間調度、期程調整及計畫退場等方向,持續縮小差額幅度。

經建會也建議主計總處,可從國家整體發展角度思考,合理分配科技發展、社會發展及公共建設的經費額度,並研究提出未來四年公共建設經費占政府總支出合理比率。

【2012/07/10 經濟日報】

 

http://www.nownews.com/2012/07/10/320-2832978.htm

不堪大陸房東惡意騷擾斷電 SOGO告狀 國台辦了解中

NOWnews – 2012年7月10日 下午4:39.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太平洋SOGO百貨早在1991年就前進大陸投資,目前在大陸轉投資的太平洋百貨有11家店,身兼中華民國百貨零售協會理事長及SOGO董事長的黃晴雯10日強調,包括大連店及成都春熙店,都遭到房東惡意調漲租金,甚至採取斷電、鎖門等騷擾手段,造成營業損失,但當地政府並不願介入,因此決定召開記者會公佈實情,呼籲兩岸政府儘速簽訂投資保障協議,她表示,經海基會向大陸國台辦反映,國台辦已派人了解狀況。  

黃晴雯先以中華民國百貨零售協會理事長身分指出,台灣廠商包括新光集團、鼎泰豐等零售業前往大陸投資都傳出處境困難的遭遇,1991年太平洋崇光百貨就去投資,同樣也有兩家店因房東的騷擾影響到營運,所以上周決定向百貨零售協會陳情。 

黃晴雯表示,百貨零售協會基於對會員權益的保障,特別以協會名義發函海基會及海協會,針對對太百大連店及成都春熙店的情況提出說明,她說,目前最新的進度是海基會向大陸國台辦反映後,國台辦已派人了解狀況,希望可以儘快提供協助。

黃晴雯強調,太百先前是隱忍退讓,希望可以讓經營順利,但現在是面對非常不合理的情況,面對房東的騷擾,如果連像新光及遠東集團兩大龍頭百貨到大陸投資都發生狀況,那麼一般中小企業的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她呼籲兩岸政府正視問題,規範並落在研商中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明確杜絕毀壞合約內容與精神的行為,保障善良投資人的權益,尤其是因為法律訴訟需要時間,一定要建立緊急救濟制度。  

黃晴雯說,大連店從開始投資營業之後從來都不是沒事的,只是現在愈演愈烈,所以才會據理力爭,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撤退的計畫。  

至於太百大連店遭到房東什麼樣的騷擾,SOGO指出,根據合約明定租期20年,雙方不得作出任可能騷擾對方的行為,但是房東踐踏合約,2007年房東為了逼退太百收回賣場,除了在門口阻止客人進入,同時還會不定時的斷電,尤其是選在夏天時斷電,對賣場營運造成影響,此外,還把大門上鎖。  

SOGO表示,為了可以順利營業,做出巨大讓步,除了簽補充合同,把商場的一樓及六樓還給房東外,同時提高租金,且一次性預付3年租金3500萬人民幣;但是到了2011年2月,房東重施故技,間斷性的經常停電,統計在2011年2月28日到5月,共停電40天;今年6月19日起,除了節假日經乎天天停電,已造成新台幣逾千萬元的營業損失。  

SOGO強調,太百大連店遭房東大連百年商場公司踐踏合約,多次無理調高租力以斷電、阻攔顧客、上鎖、以不實謠言讓廠商自行撤櫃,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為求和諧經營,已多次調高租金,甚至提前歸還部分賣場面積,仍無法杜絕騷擾。  

SOGO說,太百大連店多次向當地政府部門尋求協助,但回應是指此為雙方商業糾力無法強行干預房東的停電行為,訴諸法律則無法解決經營的燃眉之急。另外,成都春熙店也有類似情況,遭房東以強漲5倍租金逼退,但因當地政府積極介入協調,雙方正進行理性談判中。  

SOGO行政總經理杜金森更是激動的表示,這個事件心裡非常不平,大連店在過去11年間房東真的是踐踏合約,太百飽受委屈,過去與房東的交涉是無奈、委屈,可以說是割地賠款再賠款,但委屈求全已經不行,他呼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要快點簽。

 

http://www.nownews.com/2012/07/10/320-2832820.htm

看問題/大陸6月CPI及PPI雙降 通縮陰影浮現

2012年7月10日 11:55

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中國 6 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 (CPI) 按年升幅大幅回落至 2.2% ,創 29 個月來新低,亦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2.3% ,按月計算亦下降 0.6% ;反映上游物價的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 (PPI) ,按年降幅進一步擴大至 2.1% ,按月亦下跌 0.7% 。 

從利好層面看, CPI 及 PPI 持續下行,中國逐步擺脫通脹危機,更為宏調政策提供更大放寬空間;但現時中國經濟增長持續疲弱,亦引發了市場對通縮降臨的擔憂。在國內外經濟整體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國料延續政策放鬆步伐,且不排除繼續降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 

香港《明報》報導, 6 月份 CPI 按年錄得 2.2% 升幅,比 5 月份的 3% 大幅回落,亦是 2010 年 1 月以來低位,從按月變化看,內地物價已連續 3 個月呈下行趨勢,且降幅擴大;同時, PPI 按年變幅已連續 4 個月為負數,按月也持續下滑。從兩者近月走勢來看,若下行持續,則中國經濟有從通脹走入通縮的可能。 

同時,鑑於人行上星期四突然宣布減息,為月內第 2 次,令市場普遍預測中國第 2 季 GDP 或會甚糟,進一步令通縮風險和經濟疲軟的憂慮升溫。 

分析認為,食物價格近期一直下降,是 CPI 創新低的因素,其中去年被視為通脹「元兇」的豬肉價格,按年大減 12.2% ,按月亦跌 1.6% 。蔬菜、水果及水產品價格也同樣按月下降。按照走勢,市場預計 7 月份 CPI 甚至可能會回落到 2% 以下,通縮苗頭顯現。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便指出,如果內地經濟增長繼續疲軟,導致需求放緩、廣義貨幣 (M2) 增速偏低,以及食品價格繼續下滑和輸入性通脹壓力減輕的話,便有可能出現通縮。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本報稱,一旦陷入通縮,意味著民眾消費意欲低迷,中央視為主要拉動經濟手段的內需將嚴重不振,影響到企業不能擴張甚至收縮規模,更遑論向銀行借貸。 

他警告,如果不及時刺激經濟,第 3 季一定會有通縮陰影;屆時中央只有再度依賴新一輪財政刺激政策來維持增長,重複金融海嘯後的多花錢、硬投資模式;然而,一旦供賴政府財政硬撐去擴張固定資產投資,保住經濟增長的力度用畢,民間消費與投資意欲未能及時復蘇,則通縮只會惡化及持續更久。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現時便提出通縮憂慮是杞人憂天。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在微博的評論稱, CPI 快速回落說明物價上漲的壓力進一步消除,不過,由於 CPI 增幅依然還是正數區間,因此不能由此判斷中國經濟已經陷入通縮。但他認同,經濟回落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溫總才會提出要加大預調微調政策。 

《星島日報》報導,中國通脹急回,中金發表評論稱,通脹壓力已完全緩解,短期內無反彈壓力,不會對政策放鬆構成阻礙。並預期 7 月通脹將降至 1.6% ; PPI 將降至負值的 3% 。中金認為,央行在1個月內兩次減息,貨幣政策明顯向穩增長的目標傾斜,料 7 月份還有下調準備金率的機會,且下半年還將再減息,未來亦會適度增加基建投資。 中國 6 月 CPI 大幅回落,暗示實體經濟需求不振,經濟憂慮蓋過上周減息的刺激作用,投資者亦轉而擔心內地可能走向通縮。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來看,中國的通縮已比較嚴重,未來對抗通縮需要推出更強更有力的政策,特別是加大政府的投資。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 6 月食品價格按年漲幅為 3.8% ,遠低 5 月的 6.4% ,這是推低通脹的主要動力。其中, 6 月豬肉價格下降 12.2% ,對比 5 月錄得輕微下降 0.6% ;鮮菜價格上漲 12.1% ,亦遠低於 5 月的 31.2%。 

統計局數據並顯示, 6 月通脹按月下滑幅度達 0.6% ; PPI 按月下滑 0.7% ,跌幅均顯著擴大。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稱,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回落、內地農副產品及工業品價格逐步下跌,是通脹大幅回落的兩大因素。例如,銅鋁鉛鋅及石油價格從 5 月至今跌幅便逾 20%。 

去年各月,中國通脹均在 4% 以上高位徘徊,並在 7 月達到高峰 6.5% ,去年全年通脹達到 5.4% 。但在決策層緊鑼密鼓調控下,至去年 12 月回落至 4.1% ,到今年 5 月再下滑至 3%。 

面對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認為,減速在意料之中,今年「保 8」應無大礙,政策調控不必操之過急,他建議要維持「溫水煮蛙」的調控方式,直言1個月兩次減息作用有限。賀鏗說:「就像一個人感冒了,咳嗽的時候沒有趕緊吃藥,等到發燒了突然加大藥量並不合適,必需要讓身體機能有個恢復的過程,這需要時間。」他認為調控的方向是對的,但調控政策毋須這樣逼不及待。 

經濟學家預計,第 3 季度 CPI 漲幅將進一步下降,國內生產總值 (GDP) 溫和回升,下半年繼續降息和降低存準率的可能性較大。

香港《文匯報》報導,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兩大因素導致了 CPI 漲幅大幅回落。其中一大因素來自國際市場,今年以來,世界主要大宗商品衝高回落,包括農副產品及銅鋁鉛鋅的價格、石油價格大幅下跌,跌幅從 5 月份開始達逾 20% 。另一因素則是從國內看,去年 8 月以來,生豬、蔬菜、農副產品以及其它工業品價格逐漸下行, 6 月份達到兩年來的新低點。 

對於未來價格趨勢,周望軍認為,目前糧食價格保持基本穩定,隨著天氣轉暖,蔬菜價格連續出現較大幅度回落,而工業品中,汽油、柴油、鋼材、煤炭等主要生產資料價格都低於去年同期,因此價格回落趨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他強調,價格大幅回落並沒有超出預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 CPI 快速下行充分反映出前期經濟自發收縮強度。「下半年經濟雖然有希望小幅回升,但物價水平在第 3 季將大幅走低。根據7月份各項因素預測, CPI 可能進一步回落到 1.7%。」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也指出,中國經濟通脹下滑趨勢高於市場此前預期。若 CPI 仍按目前的速度繼續下滑,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面臨通縮風險。 (註:通縮,即通貨緊縮,表現為商品和服務的總體價格水平連續下跌,直接原因是供過於求。) 此前,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就提出,受國內外市場需求萎縮的影響,中國下半年出現通縮風險的概率較大。 

中國政府此前確定「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政策基調,隨著通脹大降,經濟學家預期,今後政策料將將更多著墨於穩增長和調結構,在國內外經濟整體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國料延續政策放鬆步伐,且不排除繼續降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鉅亨網)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72300347.html

社論-景氣持續下滑 要有長期抗戰準備

  • ·         2012-07-23 00:49
  • ·         中國時報
  • ·         【本報訊】

     由於歐債危機依然無解、中國大陸成長力道減緩、美國經濟復甦疲軟,我國出口連四月負成長,景氣指標連七月亮出藍燈,中央研究院日前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一.九四%。許久不見的「一字頭」,震驚深陷弊案風暴的府院高層,馬總統緊急指示行政院提出振興方案。然而,這波景氣下滑與四年前大不同,政府必須有長期抗戰準備,切忌急就章開錯藥方,引發不當後遺症。

     二○○八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以出口為主力的台灣受創慘重,次年進出口衰退幅度高達二成,經濟衰退一.八一%。不過,對於亞洲新興市場而言,這波海嘯來得快,去得也快,二○一○年台灣出現罕見的二位數成長,達十.七二%,創下廿二年來新高。不料,今年以來台灣又因出口嚴重衰退而面臨景氣下滑危機,今年GDP成長率可能跌回四小龍之末。

     這波景氣下滑主要來自歐債危機持續惡化,今年歐元區經濟預估將衰退○.三%,不僅陷入二次衰退還面臨通貨緊縮危機,這對債台高築的希臘、西班牙等國無疑是雪上加霜。歐洲之外,IMF預測美國今年可望成長二%,但近來各項指標都不佳,有「債券天王」之稱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葛洛斯認為,美國經濟正步向衰退。

     以往歐美走衰時,金磚四國成為重要支撐,不過,今年以來,中、印、巴西等國經濟也露出疲態。中國第二季GDP成長率創下三年來新低,印度更創下八年來新低。中、美、歐為台灣三大出口市場,這些國家經濟走弱或衰退,當然影響台灣的出口。今年以來,我國出口與外銷接單連四月負成長,展望下半年,如果接單持續下滑,出口成績難以樂觀。

     這波景氣下滑主要來自國際大環境不佳,但也不能忽視本身結構性問題。四年前,台灣進出口雙雙衰退,在亞洲四小龍中受創最重,如今類似情景再度上演,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台灣的出口產業如此脆弱?為何不發展出內需與出口並重的雙引擎?四年來,台灣的產業是否錯失了許多必要的轉型與調整?

     這波景氣下滑與四年前大不相同,對台灣經濟的衝擊不能小覷。前經建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指出,「這次景氣下滑,結構性因素大於景氣循環。」金融海嘯期間,台灣經濟急凍,猶如進了急診室,如今雖然移往慢性病房,但許多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將來即使景氣好轉,台灣復甦力道恐怕大不如前。

     這次歐債危機有很大部分是結構性問題,歐洲是大陸最大出口市場,大陸也面臨工資高漲、勞動力不足等轉型問題。在大陸從事電子業的台商多以代工為主,景氣下滑,代工廠微薄的利潤進一步被壓縮,形同雙重打擊。可以預見,這些結構轉型的問題無法快速改善,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台灣的代工廠更要積極朝向品牌之路。

     針對當前危機,行政院召集財經首長研商新的振興方案,提出「拚出口」、「促投資」與「旺消費」等口號。荒謬的是,依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政府投資將衰退十一.三八%,民間投資幾乎是零成長。在民間投資低迷不振之際,唯有靠政府擴大投資,行政院此時卻自打嘴巴,大幅縮減政府投資,尤其明年度總預算中,重大公共工程預算只編列一七五○億元,創下十年來新低。如此前後矛盾的政策凸顯內閣各部會的步調很不一致,即使有口號,喊了也沒用。

     面對這波景氣下滑,中研院建議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然而政府舉債逼近法定上限,在銀彈不足之下,要施行擴張性財政政策,顯然必須有不同於傳統的作法。相較於國庫財政拮据,民間游資則是非常充沛,財政部提出「政府與民間合作公共建設」(PPP)機制,引進民間資金進行公共建設如社會住宅等,不失為創意的作法。最後,我們再次強調,由於這波景氣下滑因素牽涉許多結構問題,非短期內可以結束,行政院必須把眼光放遠,兼顧產業結構的調整,最好避免倉卒推出有害經濟的措施。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101/112012072600137.html

炒冷飯 難解經濟危機

  • ·         2012-07-26 00:52
  • ·         中國時報
  • ·         【李明賢/特稿】

     戴著鋼盔衝刺的馬英九,終於讓證所稅、美牛案闖過臨時會關卡,馬政府危機化解泰半。若以臨時會為基點,執政黨跨越這道政治障礙後,後續登場的重頭戲應是行政院接棒拚經濟。但看看政院昨天端出的「財經菜色」,盡是口號與空洞內容,如何克服眼前這場經濟危機?

     內閣二月上路後隨即陷入油電雙漲、美牛案、證所稅一連串政治泥淖,甚至引發劉憶如去職風波。即使這些議題都是馬政府早已設定的政治期程與目標,文官出身的陳冲對政治操作難免生澀,半年來忙得焦頭爛額,多少有些非戰之罪。

     然而回歸財經本位,陳冲面對歐債風暴卻是開不完的因應會議,行政院變成學術單位,多數會議結論不外乎再研究、再彙整。政院高層也只會淡定高喊「穩金融」、「促投資」」、「拚出口」等空洞口號,就像撰寫財經論文,卻沒有行動方案,根本緩不濟急。

     即使陳冲高喊要推出「讓民眾有感的振興經濟作為」,但從政院端出的財經方案,仍是彙整過去一段期間的公共建設方案,甚至愛台十二大建設的桃園航空城也納入。真不知道這是「財經大菜」還是「過期的冷凍食品」,難道被喻為二十年最佳財經內閣,只有這種功力?

     馬英九連任後表明要追求歷史定位,從就職演說拋出「堅持理想、攜手改革、打造幸福台灣」即可看出端倪,拚經濟仍是「幸福台灣」基石。不少藍營人士也認為,「沒有經濟基礎,就沒有歷史定位」,而擔綱馬政府第二任期的財經舵手角色,因此成為陳冲的使命。

     換個角度來看,馬英九清理完臨時會的政治戰場後,倘若陳冲無法扛起重擔,甚至歐債風暴讓台灣經濟陷入衰退,難保不會有再一次的內閣改組。

     馬英九第一任期拋出的六三三支票幾可確定跳票,遑論今年台灣經濟成長「保三」都不易。財經內閣要上火線收拾爛攤子,應儘速端出人民有感的拚經濟具體方案,而非躲在辦公室寫寫財經論文而已。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20726000046&cid=1206

放款、投資陷低迷 經濟堪慮

  • ·         2012-07-26 00:57
  • ·         工商時報

 台灣經濟陷入企業不投資,銀行不放款的危機。中央銀行昨(25)日公布6月金融情況,其中全體貨幣機構放款與投資年增率4.58%創下23個月新低,銀行主管指出,企業投資意願低迷,讓經濟前景堪慮。

 央行長期維持的低利環境似難推動民間投資,銀行主管指出,近期央行積極引導市場利率走低,隔夜拆款利率從上月底的0.516%一路下滑至昨天的0.388%,但放款與投資年增率仍創近2年新低,透露企業欠缺投資意願。

 若從餘額來看,6月全體貨幣機構放款與投資餘額為24.58兆元,較5月下降1,544億元,也是近一年首度下滑,且全體金融機構不論對政府、公營事業或民間部門的放款餘額,都呈現減少之勢。

 市場人士認為,歐債籠罩下,企業信心潰堤,除了大企業不敢擴廠,中小企業更不敢借錢投資,免得拖累自己。根據Basis Point統計,台灣上半年聯貸金額減少逾3成。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表示,國內資金一直都很充裕,但歐債影響下,全球面臨同樣的問題,就是投資減少,造成資金供給過多的狀況被凸顯出來。

 雖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陳一端強調,不論企業或個人都必須有信心;對近期經濟成長率遭各機構調降,央行也希望「今年(GDP)成長率能夠保二,甚至愈高愈好」。

 他分析,下半年經濟成長率若會好轉,有兩大因素,第一是基期較低,第二是第3、4季為傳統的出口旺季,所以如果出口表現好轉,加上全球景氣跟上,對經濟就有加分效果。

 陳一端表示,跟2008年金融海嘯相比,當時經濟成長率一度出現轉負,但這次全球經濟經濟成長率還有2.7%,差異僅在於上次各國政府快速祭出財政和貨幣政策,所以復甦快,這次時間則拖得比較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